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天津教科院长张武升解读天津《教改纲要》亮点

2019-12-27 09:17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备受关注的《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教改纲要》)一经出炉便引起津城热议。昨天,这份描绘出天津未来10年教育发展蓝图的《教改纲要》面向市民征求意见结束。实际上,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炉之前,津版《教改纲要》就已经在天津教育界专家学者之间开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了。据了解,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征求有关方面意见。集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征求各区县、部门、学校以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还向全市教育系统、各区县和各部门等220多个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先后收到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并做了多次修改,形成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稿。

  日前,记者专访了参与津版《教改纲要》草拟及多次征求意见全过程的天津市教科院院长张武升,讲述津版《教改纲要》中最突出的三大亮点。  

  亮点1  使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津版《教改纲要》的核心理念,其立足点是“教育公平”。怎么理解教育公平?“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这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都能获得成功”。

  “办好每一所学校”,指的是2012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后,制定新的现代化建设标准,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差距,使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育资源。

  “教好每一个学生”,《教改纲要》特别强调“抓两头”,即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明确提出一方面要“让学生的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要“让学习困难学生能得到有效帮助”。同时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一个学生本来形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文学艺术,你偏要让他学奥数;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创造意识很强,你偏要让他去学理论学科,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

  亮点2  着力培养学生五大创新素质

  《教改纲要》对天津未来教育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目标。即努力创造天津特色、天津模式,使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因此必须把“开放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外国留学生比例,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增强天津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区域教育协作,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增强天津教育的聚集力和辐射力。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教改纲要》首先明确要“人人都能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既善于仰望星空,又善于脚踏实地;既善于创意想象,又善于实践操作;既善于创造性地工作,又善于创造性地生活。最终成为学习、工作业绩出色的各类创新人才。

  天津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一批高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今后还可以根据学生潜能和学习特点,推进分层教学等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一方面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一方面建立人才系统培养体制机制,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为人才成长搭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育渠道。这样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选学他喜爱的学科,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跳级,提前毕业,有的可以到大学选学一些课程,这样有利于涌现出各种杰出的创新人才。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单纯追求学历倾向。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

  《教改纲要》提出,2020年,天津将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意味着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达到与世界接轨的先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