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一位中学老校长的18年学校“脱贫”酸甜苦辣路

2019-12-06 04:12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晚上6点多,桃浦中学高三教室熄灯,学生们下楼回家,另一幢楼里教师办公室的灯也逐渐熄了。校长李金龙站在走廊上,看见两幢楼一片黑暗,这才回到办公室,拿起咖啡色公文包,准备回家。只要不开会、不出差,几乎每天,李金龙都是全校最晚回家的一个人。

  今年,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的桃浦中学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首次高中学业水平地理和计算机考试合格率100%,高三毕业生大专及本科录取率100%。这三个100%对于好学校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李金龙这位“当家”18年的老校长来说,却凝缩了带领这所昔日差校“脱贫”的酸甜苦辣。

  面对“垃圾场”,痛下决心

  18年前,桃浦撤乡建镇划入普陀区,李金龙从封浜中学调往桃浦中学任校长。7月的一天,他随区领导第一次去学校,看见眼前的情景大吃一惊:校园角角落落,到处是垃圾;教室的桌椅摆放得歪歪扭扭;全校臭气哄哄……一位区领导脱口而出:“这哪里是学校,简直就是垃圾堆放场!”

  这句话,仿佛一根刺,深深扎在李金龙心中。“当时有些不高兴,很失落,却更激发了干劲。”李金龙下决心要将学校“扳过来”。9月开学后,让李金龙更痛心的事出现了:教师们不请假就出去做生意,下课后聚在一起搓麻将,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要在短期内使桃浦中学的教育质量出现飞跃,并不现实,说实话我也做不到,但至少可以先改变环境。”

  第一笔投入就用在改造学校面貌上。教室全部粉刷一遍,走廊的墙面都用名人名言等装饰,还搬来盆栽绿化,整所校园得到了“净化”,绿色带来了生机。李金龙到任后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不少家长用“弹眼落睛”形容眼前所见,原本不满且不安的情绪渐渐抚平。

  等待时机,推行“新政”

  改造校园环境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金龙几乎“无所作为”,而是当起了桃浦镇的“民情调查员”。“桃浦镇是普陀、嘉定、宝山三区接壤,要办好教育,先要对学生生源和家庭环境有所了解。”李金龙了解到,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农民工家庭,比本市户籍学生多一倍,“对于生源,我们不能挑,学校要 ‘崛起’,只能靠老师。”

  2002年,桃浦中学面临新老教师交替,李金龙觉得,推行“新政”的时机到了。他先后推出几记“重拳”,当时在学校引起不小震动。

  首先是清退一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尽管是一所拥有初中和高中部的完全中学,但在当时桃浦中学教师中,还有二三十人仅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初中学历的老师上高中的课,不算稀奇事。这部分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大多快到退休年龄,李金龙决定让他们 “待退”。同时,他积极引进“外援”,努力以最快速度更新师资结构。如今,桃浦中学教师平均年龄35岁左右,99%教师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水平。

  继而,李金龙在学校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在中小学,教导主任等中层干部一般是校长说了算,“我自己任命的也可能是主观能动性不强的,让教师竞聘,就是要找‘愿意干’的和我一起干。”李金龙认为,对一所差学校来说,教师的能动性更为重要,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有人说,李金龙的几招很“铁腕”,容易得罪人。但李金龙自己却认为,“大换血”对学校发展十分有利,“取而代之的一批冲劲十足的中青年教师,给学校加足‘马力’。”当年最传奇的是学校电工金文忠当上总务主任,还有一些三十出头的青年教师竞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