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见闻:云朵上的学堂书声朗朗

2019-12-06 05:0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重访灾区看发展

云朵上的学堂书声朗朗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见闻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见闻:云朵上的学堂书声朗朗

汶川第一中学高三的同学在上课。 李玉兰摄

  “高高的萝卜寨,飘在那彩云间,云朵上的娃娃耶,摇篮里成长……”这是汶川第一小学音乐老师谭海燕创作的歌曲《云朵上的娃娃》。

  大山深处的汶川,常年云雾萦绕,勤劳的羌、汉、藏、回等各族人民伴随着悠扬的山歌声走过了几千年,2008年一场无情的灾难让这个地名为世界所知。两年来,在四面八方的援助下,经过恢复重建,娃娃们朗朗的读书声重新洒满汶川的金雕楼。“云朵上的娃娃羌家的希望。”教育的恢复与发展,让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重新充满了生机。

  新学堂 新气象

  走进汶川第一小学,虽然是周末,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里面却座无虚席,不仅有各个年级的同学,还有很多家长。原来学校正在利用周末举行“读懂健康与幸福,做最快乐的自己——性健康交流活动”。

  校长董群武介绍,这个活动从2007年4月份起开展,每学期举行几次,活动内容包括教会低年级同学什么是隐私,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教会高年级同学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等,同时还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相关话题。

  “这个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健康成长,老师们也很有收获,学会怎么更好地和同学沟通。类似的还有心理疏导课,通过这些课程可以了解到同学心中的压力和我们认为的压力往往不一样。”六年级语文老师曾桂群说,她正在帮一年级的老师把刚刚参加完活动的一年级同学拢在教室里看动画片《海绵宝宝》。

  汶川第一小学由原汶川县威州小学、威州镇中心完小、七盘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合并而成。80%的同学是羌族。新校园融合了四川建筑风格以及羌族文化元素。“硬件设施跨越了30年水平,现在县里许多培训等活动都来借用我们的教室。”董群武说。

  不光是汶川第一小学,还有汶川第一中学、都江堰市北街小学、都江堰市友爱学校、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崭新的园林、精致的建筑、多媒体、计算机、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以及音、体、美、科技等设备齐全的功能室等等这些原本遥远的设施在重建后的校园里都成为平常配置,每一所学校都变得更大、更漂亮、更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