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多名原告在新泰市教诲局门口会议,表达他们的诉求。 刘超摄
一名中师结业生当年的报到证内页。 本报记者 邢婷摄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的二审讯断。 本报记者 邢婷摄
本报记者 邢婷
天天下午4点半,胡洪峰城市来到新汶服务处孙村中心小学的校门口。再有几分钟就要放学了,孩子们会很快将他的烧烤小车团团围住,喷香的烤鹌鹑蛋和煎香肠早已成为他们的最爱。
对胡洪峰来说,常常在小学门口转悠,不只仅是因为“这里好卖”,还因为“我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要是当年不出意外,没准我会当上他们的老师”。
胡洪峰所说的“意外”,源自11年前本身从山东省新泰师范学校结业分派时的一场遭遇。1999年,20岁的他从这所中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中师”)结业。他拿着苦读3年换来的统一分派事情的报到证去报到,却遭到内地教诲局不予分派的回应。
胡洪峰为此经验了艰苦而漫长的期待。在这11年间,中国的教诲改良全面深化,各地的中师被慢慢打消,大中专结业生分派慢慢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产生于过渡期的这起案件被打上光鲜的时代烙印。最终,胡洪峰和别的64人选择了用法令维权。
克日,这起民告官的案件迎来胜诉。但胡洪峰和其他64名当年的中师结业生仍在期待。当年花季少男少女如今大多已为人怙恃,但中师结业生的身份,却让他们站上三尺讲台的空想变得难以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