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2020-10-14 09:41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流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发扬“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收入分配激励制度为重点,引育并举,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与聚集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有利于形成创新团队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引育并举 打造一流人才体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造就、吸引凝聚一流人才,就必须打造一流人才体系,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学校坚持广纳群贤、人尽其才,不断完善以讲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拔尖人才、教学科研骨干和专职科研人员为重点的南强人才体系,进一步加强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四青”人才及相当水平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主攻顶尖青年人才。2016年,学校启动实施了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将顶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重中之重。拟在五年的时间里,学校围绕“双一流”规划建设的学科群,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200名左右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在工作条件及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目前,计划已经支持了56位青年人才,还有近百位青年人才进入了评审阶段。

  聚焦学科领军人才。学校出台了《厦门大学讲席教授聘任办法》,通过设立讲席教授岗位,对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进行褒奖,以彰显其长期以来对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注重围绕重点学科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在海外知名高校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的学科领军人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制订(修订)《厦门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厦门大学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评实施细则(暂行)》,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近几年,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例如,潘懋元教授2014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7年入选“当代教育名家”名单;孙世刚院士2014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4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学校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的核心职能,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部门协同、校院联动机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探索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同时,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围绕人才合理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标、科研经费、办公实验用房等核心资源,同时努力解决高层次人才及家庭在住房、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人才高地”集聚效应彰显。2013年6月以来,学校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4人(含“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4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高端人才在引领学科发展、开展前沿研究、建设学术团队等方面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精准引才 构建人才高原高峰

  “博集中西文华,广纳五洲精英”是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历久而弥新。近年来,学校围绕战略布局和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建立人才信息库,绘制人才战略地图,全面实施精准引才计划。学校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专员”的理念,推进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聚力打造人才磁场,吸引人才近悦远来。

  举办青年学者论坛“请进来”。从2017年起,学校举办“南强青年学者论坛”,通过邀请全球的青年才俊来校与厦门大学的专家学者交流,使更多的青年人才了解厦门大学的学科平台、学术文化和人文底蕴,以各种方式参与厦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2018年,应邀参加论坛的两百余位青年学者涉及我校6大学部,30个学院、研究院,平均年龄为32.6岁,有57%的青年学者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有85%的青年学者具有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