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未来成长路,精彩同步

2020-10-30 14:1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毕业季,有人选择深造,有人选择就业,有人选择创业。无论哪种,都是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的积极尝试,展现着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奋斗姿态。

  今年,各地和高校相继出台措施,拓宽升学渠道、开拓更多岗位、支持创新创业,力争给毕业生们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他们在磨砺中选择方向,在成长路上继续奔跑。

  考研成功,坚定从医信念

  本报记者 李家鼎

  穿上正装,支起电脑,打开视频会议软件,在摄像头前举起身份证、学生证,并让镜头环顾一周,确认房间内没有其他人员后,李可欣的考研“云复试”开始了。

  李可欣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的一名大四毕业生。大四开始,经学校推荐,李可欣在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开始了实习。但受疫情影响,原本10个月的实习期只进行到第八个月。

  李可欣实习时一边上班一边挤时间复习,在去年底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的笔试。2月20日成绩公布,李可欣取得笔试第一名,“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接着便是等待面试通知,直到5月,“云复试”的消息传来。复试之前,学校提前进行了模拟面试,对考生的网络情况、面试环境进行严格审查,在正式考试当天才发放分组及出场顺序。长春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面试环节实行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工作机制。

  按照要求,李可欣面对摄像头进行自我介绍,接下来是专业知识问答、英语口语测试。一天之后,成绩公布,她被录取了。今年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受益于今年的扩招政策,进入复试的33名考生,只要是不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全部录取。”李可欣说。

  “我们的毕业季虽然特别,但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心。”李可欣说,学校组织教师将课程搬上“云端”,各专业辅导员每天会搜集整理大量专业对口就业岗位,还会点对点了解学生每日健康和学习情况,为家庭网络条件不佳的学生提供免费的流量卡。

  “全班超过95%的同学都签约了工作或者考研成功。”毕业季也使李可欣有了更多的思考。她所在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就先后派出两支医疗队驰援武汉。“身边的师长就是抗疫英雄,他们的故事激励我在医护工作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李可欣说。

  尝试创业,是件很酷的事

  本报记者 龚相娟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线上就业经验分享讲座,屠康宇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讲给学弟学妹听,“创业要谨慎,但如果思考清楚了就去做吧,这是件很酷的事。”

  屠康宇是天津大学2016级本科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一进校园就开始琢磨怎么创业。屠康宇说:“我喜欢文学,但也想尝试不一样的事。”他报名修了双学位,既学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也跟创业导师到企业学习实战经验。

  大学生创业,得有商业模式,有盈利有增长,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屠康宇说,这些都是一点一点学到的,“创业没那么容易,要学的东西太多,这方面学校提供了很大支持”。

  大学期间,屠康宇入驻了众创空间,有自己的办公室,这是天津大学新校区为大学生专门设立的创业活动中心。项目路演、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免费使用,第二年再实行淘汰机制。

  第一次创业时,屠康宇跟创业导师聊完,立刻着手市场调研。心里有谱后,他和两名同学创建了一家高考志愿辅导机构,瞄准解决高三学生和家长专业填报的痛点。屠康宇把不同高校的热门专业、就业方向等打包做成产品推广,单月销售额最高达到10万元。这超出了他的意料。“运营一年,就被一个教育培训机构收购了。”

  热情不减,再找个项目做。他瞄准了线上瑜伽。调研、拍摄、发布,视频上网后却反应平平。“第一次创业的收入全没了,还要面对团队开支的压力。”失落、自责,但更重要的是反思。跟创业导师聊,跟投资人聊,总结教训,转变思路。经过调研和筹备,他决定线上改线下,利用高校闲置体育场馆,取得了成功。

  在校期间,屠康宇经历了连续3次创业,获得过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等多项荣誉。大学4年,他还担任天津大学团委下属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主席,组织多场校级大型活动赛事。“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这是屠康宇奉行的创业理念。

  顺利就业,是新的起点

  本报记者 贺林平

  最近,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何振忠辞掉顶岗实习3个月的企业岗位,干起了自主创业。“我是学珠宝设计的,在校3年接触了不少新理念新技术,就拉了几个合作伙伴出来自己干。”上个月,他接了第一笔订单,一枚个性定制的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