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扶智、扶业、扶志,是教育扶贫之根本

2020-11-03 13:38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竭力克服疫情影响,决战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教育脱贫攻坚以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三区三州”为重点,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各项任务,总攻力量有效汇聚的态势已经形成。脱贫攻坚接续的是乡村振兴,这说明扶贫不仅仅是扶资金扶经济,也是扶理念扶智慧,目的是建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生态。全面脱贫需要形成贫困地区经济和贫困家庭个人的发展能力,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学校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类组织,教育通过知识、人才、科技和文化而推动社会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根”在扶智

  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是扶贫工作分类施策的内容之一。较之于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形式,教育通过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能力而实现根本脱贫,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带动家庭发展,因而意义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长远,是扶贫的根本,体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本质。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版图上,义务教育是孩子们走出家门、学习系统知识的营养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年轻人联通社会、获得实际本领的双车道。对于乡村百姓而言,中小学校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职业学校体现着谋生的本领,高等学校实现着远大的理想。义务教育面向每个孩子,是学习成长的起点和开智的基础,因此是教育扶贫扶智的重点,其中控辍保学是核心任务,之后则是通过提高教育层次而增强贫困学生的人生发展能力。各级各类教育要立足于以自己的本质属性培育人才,做好内涵式发展。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治本之策的基础。教育系统通过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因素,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学位、教学、资助保障能力。通过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使他们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师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师保障上通过加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通过提高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和扩大覆盖面,通过教师“特岗计划”招聘倾斜、开展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及设立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等多项教师专项计划、支教计划帮扶行动,实实在在地支持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水平提高和队伍结构优化。

  控辍保学是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核心。学生辍学原因多种多样,单纯的贫困因素好帮扶,但还有诸多智力、兴趣、心理、家庭、观念因素,甚至也还有外出打工、早婚早育、入教入寺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着教育脱贫攻坚的成效,影响着乡村建设的未来,意义深远,因而成为教育脱贫攻坚的主攻点。教育系统通过持续推进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为52个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全面建档立卡,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调整,通过“一校一策”“一类一策”甚至“一人一策”对辍学原因、反复失学辍学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症施策,确保让辍学学生回归学校并“进得来、稳得住”。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措施,形成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

  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层次优质教育的机会,提高了贫困家庭全面脱贫的能力,扩展了贫困地区发展的空间,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里面职业教育的作用最为直接,因此在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办好中职学校、注重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施层面,注重发挥“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特别是发挥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在市场理念、产教融合、教学水平方面的优势,实现高职招生倾斜、推进中职协作招生、开展定向订单培养和技术技能培训等。这一系列帮扶行动,既帮助了贫困生个人和家庭,也提升了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发挥的是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招生、培养、就业上的政策倾斜,持续有序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还通过多种措施帮助专项计划录取学生完成学业,如为接受高等教育贫困生建档立卡提供多种资助、实习、工作支持,开展针对性学业辅导;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优先推荐工作岗位、设立专项岗位等实现精准帮扶就业指导。高等学校的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工作,力度更大,并已发展出若干个联盟形式,集团化定向解决难题。

  教育扶贫“实”在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