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孩子沉迷游戏 原因发人深省

2020-12-13 09:31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根据2020年5月13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相比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在未成年群体中受众更广,且因其碎片化的使用方式更容易发生过度使用。同时,各学历段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学生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达到51.1%;初中和高中生网民分别为61.2%和59.2%;中职学生网民达到71.7%。

  随着未成年网民数量的增多与网民低龄化的加速,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现象也愈演愈烈。“14岁少年为游戏充值两万,花光姐姐积蓄”,“9岁男孩玩游戏充值超万元,犯错却不敢承认”,诸如此类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背着父母充值巨额钱款的新闻始终不绝于耳。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一直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而在未成年人探索互联网却频繁暴露问题的情况下,游戏仿佛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深埋在孩子的成人之路上,成为了不少父母最关注、最担忧的隐患。事实上,家长不仅需要多多关注、引导孩子如何玩游戏,孩子玩游戏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样也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此刻正值暑假与开学的过渡阶段,学生们将重返校园。如何利用过渡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观与游戏习惯,将对返校后孩子们树立学习与娱乐的自我规划意识产生重要作用。为此,本刊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从他们的角度,就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原因,家长们该对游戏采取何种态度,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等问题,给出一些专业的观点与建议,以供家长与孩子们参考。

  缺失家庭关爱

  孩子沉迷游戏概率上升

  要想合理引导未成年人的游戏习惯,首先要了解他们玩游戏的动机与根本原因。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清华认为,在孩子们活动区域较小,活动内容较为有限、单一的条件下,打游戏会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娱乐方式。加之特殊时期,网课成为了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学习功课的主要途径,孩子们接触电子设备与互联网的频率大幅上升,这为他们上网玩游戏创造了一定条件。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与其自身脑功能发育不成熟的客观现状密不可分。据资料显示,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发育时期,尤其是前额叶皮层,与自控力等高级功能直接联系的脑区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都还处于发育阶段。而在自控力较弱的时期,游戏却能快速地带给孩子们成就感、存在感等一系列正向反馈,这使得他们通常仅靠自己难以抵制游戏的诱惑。此外,目前大环境下,部分游戏、网络平台仍存在实名认证等漏洞,一些游戏涉嫌违规等问题也加剧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的发生。

  未成年人是否容易沉迷游戏与父母的陪伴质量高低有直接关系。“父母离孩子越远,游戏离孩子越近。”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特殊时期,孩子更偏向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应激反应。对于成年人来说,行动生活受限时,尚不能良好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更不用说让未成年人仅靠自身调整好心情的难度了。而此时,家长们在重整心态后,给予孩子及时的陪伴与准确的心理引导便显得格外重要。统计显示,游戏上瘾的未成年人往往都面临着家庭关爱缺失的问题,在父母关心有限的情境中,孩子们更可能将情感寄托于游戏里,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沉迷于游戏的概率也会大幅度上升。

  改善亲子质量

  用陪伴降低沉迷游戏风险

  正如前文所说,父母充足的陪伴与关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对于游戏的依赖。但此时,或许不少家长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明明我已经尽力陪伴孩子了,为什么他还是迟迟不肯放下游戏呢?

  事实上,家长们的疑问正好对应了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现象。宗春山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在特殊时期,由于家长与孩子们的外出活动同时受限,两者因此拥有了一个绝佳的沟通机会,孩子们理应在家长的充足陪伴下逐渐调整好心态,将情感寄托着重放在父母身上,未成年沉迷游戏的现象也应顺势减少。然而,纵观目前各方提供的数据来看,近段时间,未成年玩家数量却不降反增,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的发生也加快了频率。

  上述社会现象与家长的疑问,都共同反映了一个问题,或许目前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并不能最大限度使孩子感受到陪伴与重视。对此,宗春山解释道:“改善亲子质量是预防孩子沉迷游戏的最佳途径之一,要用陪伴游戏代替沉迷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