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社科院报告:中国居民人均财富36万元,你达标了吗?

2021-04-30 09:29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中国“家底”有多少?人均拥有多少财富?

2月26日,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下称“报告”)向公众揭示了上述“谜底”。

报告显示,中国社会总资产已经由2017年的接近1400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万亿元;2019年的社会总负债达到980.1万亿元,社会净财富为675.5万亿元。

在社会净财富的分布中,政府部门财富占比24%,达到162.8万亿元;居民部门财富占比76%,达到512.6万亿元,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

然而,从21世纪的前10年与后10年比较来看,居民财富占比下降了2.8个百分点。如何加大居民财富占社会净财富中的比重?对此,报告认为,应持续推进财富存量改革,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GDP已经由2000年的10万亿元,攀升到2019年的接近100万亿元;而财富存量由2000年的不到39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675.5万亿元。2000年—2019年,中国名义GDP的复合年均增速为12.8%,社会净财富的复合年均增速为16.2%。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近20年来社会净财富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报告认为,中国社会净财富相对于GDP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贡献,即较高的储蓄率和价值重估效应。

具体来看,较高的储蓄率直接对应较高的固定资本形成率,各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带来了非金融资产的每期增量。在每期的总产出中,消费占比相对较小,而投资占比相对较大,促进了中国财富总量的更快增长。另一方面,在价值重估过程中,土地增值、股票、房地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均促进了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上升。

“由于GDP是流量指标,财富是存量指标,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的‘流量赶超’已经让位于‘存量赶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表示。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体制性、结构性的问题和风险,中央由此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经过3年多的治理,风险得以缓释,防风险攻坚战取得初步成绩。

从金融杠杆率来看,报告显示,金融杠杆率的峰值出现在2016年年底,近3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无论是从资产方数据,还是从负债方数据来衡量,2019年的金融杠杆率均已明显回落至2013年左右的水平。

从实体经济杠杆率来看,从2016年到2019年年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160.4%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151.3%,三年间下降了9.1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总体金融风险仍处在高位,且有向政府和公共部门集中的态势。

从规模上看,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中国总体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达到270.1%,与全球杠杆率(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273.1%非常接近,但高出新兴经济体杠杆率(208.4%)61.7个百分点。

如何降杠杆以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认为,应取消政府隐性担保、打破刚兑,包括打破“国企信仰”,让传统的公共部门债务积累方式无法为继,这样才能形成以市场化风险定价为基准的“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