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动漫人才困局 混合所有制办学在撬动

2021-06-15 09:18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几乎在一夜之间,国产动漫的春天骤然来临——从多部国产动画电影的高票房对整个行业信心的提振,到产业规模、用户数量的稳步增长,再到向主流文化和受众的深度融合,目光所及之处,无不见这一行业的欣欣向荣。

  然而,行业繁荣却无法掩饰令人尴尬的人才困局:一方面是每年数量庞大的动漫专业毕业生规模,另一方面是行业内部急需人才的此起彼伏的喊“渴”声。

  为解决这一人才培养难题,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悄然起步,并逐渐探索产教融合路径——混合所有制办学。据记者了解,2015年起,山东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目前,山东全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校已达40余所,拉动社会资本近100亿元,2020年,该省出台了全国首个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

  关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尽管不甚完善,但仍值得高度关注。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近山东动漫领域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点。

  “大”问题背后之隐忧

  从事动漫行业31年,同时是山东省第一批动画专业科班毕业生和第一批职业动画人,山东省动漫行业协会秘书长苏庆见证了这一行业的曲折发展,在他看来,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动漫行业发展的“大”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还没有‘动漫’一词,大家更习惯称‘动画’,‘动漫’一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仅是近20年的事。”苏庆回忆说。

  来自《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的调研显示,大概从2000年后开始,我国高校才开始设置专门培养动漫人才的专业,很多艺术院校也开设了动漫相关专业。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相关积累的匮乏导致很多学校都是仓促上马。苏庆回忆,很多学校的动漫专业师资从设计等其它专业转型而来,大部分专业老师基本没有一线的工作经验,“老师注重讲理论,但是和一线的实战是有脱节的”。

  此外,动漫行业更新较快,但学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远远赶不上行业更新速度,“不少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一用就是很多年,等到学生真正毕业的时候,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市场行情已经变了,或者这个技术已经迭代更新了”,苏庆认为,这些现象无疑暴露出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潜在问题。

  令人尴尬的是,2010年,曾经一度火热的动画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当年的大学“红牌”专业名单。所谓“红牌”专业,则指向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多位业内人士同样证实了动漫专业毕业生一度较高的转行率,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某高校一个50人左右的班级,毕业时从事本行业的大概有1/5,真正3年后还从事这个行业的仅剩寥寥。

  与此同时,动漫企业曾经的行业乱象和整体浮躁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这一人才困局。

  “一些动漫企业招收学生后,并不是真正让他们从事动漫技术或者是相关工作,而是美其名曰进行‘岗前培训’,但实际上让学生缴纳不菲的培训费,跟着他们的工作人员再学习,培训完以后,根本不兑现学生的工作承诺。”2010年之前,在对前几届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现任副院长梁菊红意外发现了这一就业陷阱并大为震惊。

  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梁菊红具体解释,当时国内的动漫产业刚刚起步,不少动漫企业本身就是去寻找项目运营,企业发展的核心点还没有解决,自身发展不稳定,不想也无力真正把人才留下来,只是靠培训费来维持一下现状或者说是基本的生存问题。

  几乎同一时期,面向动漫专业毕业生收高价培训费的不仅有相关企业,还有不少专门以此盈利的培训机构,有的培训机构一年收费高达上万元甚至几万元。

  苏庆回忆,有些培训机构甚至和一些用人单位达成虚假共识,机构培训之后,承诺给学生包工作分配,学生到相应的协议单位工作满几个月就会被单位借故开除,“培训机构当然不承担责任,他们往往说,我已经给你推荐了单位,是你自己不能胜任,最后把全部责任推到学生头上”。

  除了动漫人才培养机制及人才环境,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同样已困扰业界多年。目前,为业界人士达成共识的是,动漫行业上下“两头”缺人,上头缺高端创意设计人才,下头缺乏基础性技能人才。

  《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印证了上述共识,并提出:“尽管但由于薪资和劳动强度的不匹配,优质人才和从业人员的不足始终是困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