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情况介绍

2021-07-17 09:2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情况介绍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深化宣传教育,是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着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改进率和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近日,教育部委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牵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制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一、研制背景与过程

儿童青少年从0岁到18岁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有其特点,近视防控侧重点不同。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指引,教育部委托温州医科大学研制了《指引》,经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第三次集体备课讨论,并多次征求和采纳专家宣讲团各位专家意见。

二、主要内容

《指引》分为学前、小学、中学三部分,涵盖防控近视关键要点,各有重点,措施精准,操作性强,便于传播和普及。

从加强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保持睡眠和膳食营养、建立眼健康档案等5方面,突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有针对性指导0—6周岁学前幼儿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

从增加体育锻炼、注意用眼环境和保持读写坐姿、减轻学业负担、严选读物材质和字体、控制用眼时间、均衡膳食和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视力、科学矫正近视等8方面,突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有针对性指导6—12周岁小学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

从掌握爱眼护眼知识,做到劳逸结合,严格采光照明标准,控制阅读时间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养成规律、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近视普查、防范高度近视,不迷信近视可治愈广告、科学矫正近视等8方面,突出“主动参与,科学防控”,有针对性指导12—18周岁中学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

《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解读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14.5%、小学生近视率36.0%、初中生71.6%、高中生近视率81.0%,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加近视人数也在增加。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多次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深入人心,日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牵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制《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一、坚持三个原则,普及护眼知识

《指引》分为学前、小学、中学三个篇章,重在向社会和公众普及科学用眼知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举措,指导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科学有效防控近视,切实增强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制定《指引》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性和有效性。大量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可防、可控的。《指引》提出的防控举措和方法均是经过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二是坚持实用性和操作性。《指引》将近视防控中一系列科研成果和科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能一看便懂,一学就会,有效实现家校联动、共同防控。

三是坚持系统性和精准性。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儿童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指引》在提出系统防控举措的同时,根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生活习惯等,量身定制了不同版本的防控要点,实现精准指导、有效防控。

二、针对阶段特点,精准防控近视

儿童青少年从0岁到18岁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近视防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指引》三个篇章针对的主体对象、防控重点都有所不同。

学前阶段:近视防控要抓早抓小。0—6周岁是孩子眼部发育过程中最容易引起近视的时期,这个阶段采取防控举措的主体对象是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眼健康,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主动进行视力筛查。3—6周岁的防控重点是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为了健康成长,儿童需要少坐多玩》,是一份关于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权威指南。指南认为,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应接触任何电子产品。2—5周岁儿童的“视屏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越少越好。在这个阶段,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