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上千位校长齐聚 第三届“校长大会”召开

2020-08-18 10:05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在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处于新周期、科技孕育新变革的背景下,教育该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如何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哪里才是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2018年11月10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智库网承办的“成为改变的力量——第三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又称“校长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研讨会以“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形态变革”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千余位校长参会。

  会议回顾了改革开放至今教育所走过的历程,探讨了未来学校变革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分享了当下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会议认为,要汇聚千万人的力量实现学校的形态转变,也要在这一过程中保有定力,坚持最重要的教育价值。

  汇聚:教育创新之星星之火

  中心主任陈锋认为:“我们所说的未来学校,是指学校形态变革,是探索新技术革命下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的学校形态,它是以学习方式的革命为核心的,涉及到基础架构、校园布局、建筑空间、学习生态、课程体系、评价方法、编成结构、运行机制和整个供应链的深刻变革。”

  国家进入新时代。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然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我们必须知道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

  教育处于新周期。我们已有的经验、办法、手段,还不足以面对这样的挑战,无论是思想观念、政策、体系还是体制机制,都需要思考的转变,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科技孕育新变革。教育信息的应用其实还远远不止今天所看到的。比如区块链作为未来教育体系的基础性技术,它可以推翻甚至重构今天的学校学历文凭制度。不仅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未来重建教育体系、学校形态的基础性技术。

  基于上述三个原因,我们迫切需要推动未来学校形态变革。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的“未来学校研究与试验计划”,聚拢了各领域专家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星星之火,汇聚成千上万的教师、专家、企业家、学校,推动学校形态变革,让教育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探索:未来学校的四个着力点

  实现学校变革的道路,需要成千上万所学校、教师、专家、企业家的共同努力。在本次会议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着力点,期盼有更多的人参其中:

  • 进一步深化研究。发布《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2025指南》1.0版,发布第三批未来学校研究课题等

  •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如:5G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教育区块链开放平台、教育大数据应用、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脑发展监测与评价、集成化装配式智能建筑。

  • 加快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浦东、雄安等地未来学校、未来幼儿园实验,在全国各地选择一批中小学、未来幼儿园建设未来学校实验基地等。

  • 发挥重大平台作用。建设未来学校研究的交流、传播和推广平台,组建未来学校核心专家团队等。

  观点:加快教育现代化,需要创新的实践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

  “加快教育现代化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步调同国家的宏观战略对标。我们必须要适合在2035年前实现中国现代化。从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地推进。”

  五位来自一线的校长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于创新教育的看法与实践。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长,是未来学校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还提出了教育3.0理念的构建,第一,学习场景相互通融;第二,学习方式灵活多元;第三,学校组织富有弹性。”

  上海徐汇中学曾宪一:“学校以科技为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从起初的培育科学家职业素养到如今扩大为人文情怀、造福社会的情怀,这也是综合素养的培育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执行校长李建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知识和技能层面,我们已经很难预见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教育不能一昧跟着技术的脚步徒劳追赶,而是要回到原点思考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所所长、国际部主任王晓燕:“中国教育的短板就是社会实践教育的缺失,因此研学旅行也是当前综合育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