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人民日报》:票房全球第一的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

2022-05-11 09:5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飞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即使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也创造出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但同时,如何迈好走向国际化的步伐,推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在共情、共鸣中缩小“文化折扣”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不断深化,中国电影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折扣”是阻碍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国电影既需要有独特的东方智慧,更要着眼于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语境。既要充分了解正视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视角,更要善于从不同的社会与民族中找到文化共情和心理契合点。

我们需要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作为创作和传播理念,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甚至是不同信仰的故事元素融合并为我所用,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海外观众的“中国式”审美,努力打破国外观众对中国电影固有的刻板印象。

《人民日报》:票房全球第一的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

《我不是药神》

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受到海外观众的关注,得到很高评价,是近年来一个成功案例。它直面现实中的天价药物、病患的实际处境,投射出背后的医疗体制弊端,谱写出法律、利益、生命三者之间的人性之歌。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与各国观众产生共情、共鸣和互动。所以,中国电影人要更多地创作出立足本土、内容扎实的中国故事,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人性的表达,向世界展现更加真实、客观、立体和全面的中国。

在全球化背景下,合拍片是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从资金、文化和市场等方面实现跨国、跨地区交流,能够资源互补,实现效益、利益最大化,共同推动文化传承。比如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创作,成功地将文化自主意识与世界思维范式相结合。又如,张艺谋在电影《长城》的创作过程中综合考量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观众心理,成功引起海外关注,给中国电影的跨文化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挖掘“亚洲电影共同体”潜力

《人民日报》:票房全球第一的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

《狼图腾》

中国电影“走出去”,不应仅面向英语国家或北美主流电影市场,可以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将亚洲儒家文化圈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作为重点。事实上,飞速发展的亚洲电影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世界电影格局,亚洲各国在电影交流中存在天然优势。在互通互鉴中携手共建“亚洲电影共同体”,不但能够促进中国电影多元化、多样化,还可以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电影最早的海外市场,与中华文化圈有着亲缘性与接近性,长期以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联系密切,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理解程度更高,“文化折扣”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应与东南亚各国积极开展电影合作,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为东南亚观众提供更多认知中国文化的机会,提升中国电影在这一地区的能见度和认可度。

亚洲各国之间可以更好地互通互鉴。比如,通过亚洲国家的国际电影节平台,如上海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展示优秀的亚洲电影作品,发掘培养亚洲电影人才,推动电影的海外传播。又如,通过合拍片形式,亚洲各国相互学习、探讨,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同时,努力追求亚洲文化内在共通性,扩大“文化间性”,挖掘共有文化,创作出更多面向世界的作品;通过技术互补,在与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不断合作、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中国电影的特效等技术制作水平;通过“一本多拍”的合作模式,让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国家落地,结合本土文化讲述本国故事,更好地展现多元文明。

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人民日报》:票房全球第一的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

《流浪地球》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其理念和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并伴随共建“一带一路”等实践活动而不断丰富,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丰富素材和价值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