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得主:一步一个脚印夺金牌

2020-09-10 09:1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编者按】2018年的世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上月已陆续结束,站在世界舞台的顶尖选手是如何一路通关的?他们有何学习秘诀?是智商过人还是别的特质碾压众人?

  “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场上,中国队已经连续‘卫冕’多年了”。这是在今年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拿下物理金牌的学生薛泽洋说的唯一一句“霸气外露”的话。大多数时候,他总是谦逊、明朗地一笑,觉得自己所获得的一切,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本月刚刚结束的第4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奥赛)中,中国队5名选手全部获得金牌,团体总分收获第一。他们无疑是站在了国际物理奥赛“金字塔”顶端,然而,回归正常“轨道”,他们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了来自深圳中学的金牌得主薛泽洋和他的教练涂道广,探秘奥赛金牌是怎样炼成的。

  见到薛泽洋的第一面,记者不禁为他超过1.9米的身高所惊叹。不过,他虽然外形“高大威猛”,说起话来却是“和风细雨”,连走路的姿势都很“温柔”。

  学物理因家庭渊源

  对薛泽洋来说,拿下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登上了人生的又一个巅峰。作为一名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平日的学习和训练都相当辛苦,比赛结束后,薛泽洋决定好好珍惜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期时光,“这也是十多年来,最放松的时刻”。

  四年前,还在念初中的薛泽洋就是学校奥赛班的学生,那时,他就给教练涂道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薛泽洋学的是数学奥赛,读初三时,他从数学班转到了物理班。

  总喜欢把“随意”挂在嘴边的薛泽洋在“转班”这件事情上考虑得却相当缜密。薛泽洋说,家中有长辈是学物理的,从小耳濡目染,喜欢摆弄一些机器,“对物理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同时,他还有“战略”上的考虑:“开学时,发现学数学的牛人已经很多了,如果我再去学的话,也不一定能竞争过他们。”薛泽洋非常坦率地说:“学物理题的话,掌握到一定量的知识,遇到再难的题目起码都可以动手算一算。而学数学,如果第一个大方向不对,后面就没法操作了。”

  在涂道广的眼里,学生薛泽洋属于“后劲十足”,而并不是“一鸣惊人”。初三毕业时,薛泽洋参加了全国物理奥林匹克联赛的初赛,那一次,他拿到了广东省第53名的成绩,与一等奖失之交臂。

  上了高中之后,薛泽洋完整地把奥赛竞赛的体系重新进行了学习。高一时,他第二次参加全国联赛,这次的有备而来,让他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进入广东省的省队,代表广东参加了全国的物理竞赛。当时,全国有360多人参加比赛,他的成绩在100名开外,所以这次他又与金牌擦肩而过。

  理论学得扎实获教练认可

  “当时他的理论学得很扎实,但实验操作相对比较薄弱。”涂道广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但这一成绩让他得到了清华大学的赏识,给了他高考预录取的“门票”。

  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他的心态“放得更开了”,到了高二时,涂道广给他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目标很明确,希望他能在高二时进入国家队集训,乃至进入国家队,争取更好的成绩”。

  那时候,除了应试方面的学习,涂道广更注重培养薛泽洋的物理素养和整体能力。因此,薛泽洋在高二时,基本上把大学课程中“四大力学”方面的知识,全部学了一遍。

  他们的方法也很简单:自学。每周约定一个时间,师生二人会进行讨论。这种方法非常奏效,高二结束时,薛泽洋就以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到全国决赛,并考进了由全国物理奥赛顶尖的50名队员组成的国家集训队。之后,在国家队经过两期的培训,他又从50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国家队“出征”国际比赛的五名队员之一。

  对话薛泽洋:

  关于物理竞赛: 从“入坑”到“通关”

  广州日报:你参加的这次国际物理奥赛是怎样的一种考试形式?

  薛泽洋:来自全世界的400多名选手,在一个大考场里列成方阵,同堂考试。理论考试有3道题,5个小时内完成;实验有2道题,5个小时内完成。

  广州日报:当时考完感觉怎样?

  薛泽洋:当时觉得考得不好,不过,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感觉(笑)。

  广州日报:你现在相当于是站在全球物理奥赛群体的“顶端”,有什么样的感觉?

  薛泽洋: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物理竞赛从“入坑”到“通关”,相对而言是个固定的过程,尤其对参训的学生来说,老师很熟悉每个环节再加以指导,学生不停“刷题”。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结果都是理想的。

  而且我们省相对很多其他竞赛大省来讲,竞赛水平还是不够的,有时候竞赛结果暴露出来的地域差异很明显,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去赶上。

  广州日报:你初三毕业第一次去参加物理竞赛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突出,后来才慢慢脱颖而出,你是怎样一步步稳扎稳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