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理想照耀中国》:“理想光芒”的风格化表达

2021-08-25 10:22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作者:邢戈(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通过描摹百年党史中40组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形象,以及他们人生奉献的高光时刻,将燃烧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理想之火汇聚成一支照耀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火炬,照亮历史,也照亮今天和未来。剧作在每集25分钟左右的有效创作时长内,要表现出核心人物的精神亮点和精彩事迹,这一规定性要求对创作者而言是历练和考验,也构成了该剧在党史题材影视创作中别具一格的特点和亮点。

尽管创作者在叙事结构、内容呈现和艺术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但人物塑造终究是剧作的灵魂。纵观全剧,不同的创作者采用了不同塑造人物的方法,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特点。

有的创作以历史事件为依托,着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及其在历史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如《雪国的篝火》通过炊事员们牺牲自己保障战斗部队过雪山的事迹,塑造了老班长、糖豆等艺术形象;《秀才遇到兵》通过讲述祁建华教文盲军官识字的故事,表现他机敏、坚定的性格和创造速成识字法的功绩。

有的创作以表现历史事件为核心,把人物放到事件中进行塑造。如《破冰》通过表现县委书记王伯祥在寿光搞蔬菜大棚和蔬菜批发市场的艰难过程,塑造了他“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和志向;《天河》通过描写吴祖太修建红旗渠时所遭遇的困难、打击乃至献出生命的经历,表现了他的专业态度和牺牲精神。

《理想照耀中国》:“理想光芒”的风格化表达

《理想照耀中国》海报 资料图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创作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淡化对事件本身的书写,而着力于挖掘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如《远方,不远》中,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林鸣自童年起就追随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好奇。剧作以母亲的声音作为一个独特的引导性元素,阐述知识和书籍对于人生的影响及价值,实现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并设计了几个人物奔跑的段落,表现林鸣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精神。这种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方法具有强烈的风格化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实践难度,考验着作者的功力,这些作品的成功探索为全剧增添了艺术创新的独特光彩。

在以视听手段塑造人物方面,多部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一集《真理的味道》使用象征手法,以人物造型和外部动作的夸张变形来隐喻时代氛围,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特别是开场运用戏剧舞台化的场面调度和长镜头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社会各阶层为了国家前途而激烈争论的场景,这是一个具有高度假定性的场面设计,社会各种思潮的出场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以此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交代社会环境、思想背景、信仰基础,形成了强烈的意象化风格。《歌唱!祖国》通过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王莘创作歌曲的过程进行了心理外化和情感外化的呈现——用内心声音外化的方法,表现王莘看到五星红旗而触发了音乐灵感的瞬间;用冲突表现法,通过火车即将开动时折返去找写有歌曲的烟盒的外部动作,揭示王莘在紧张赶车时仍不忘创作的内心情态;用虚实融合的方法,表现王莘在列车上与旅客的互动,最终用众人参与合唱的场景完成了高潮段落的激情升华。剧作对歌曲创作过程的展现完整而流畅,形成了强烈的视听表现风格。《雪国的篝火》《我们的乌兰牧骑》等作品在美术风格方面做出了极具生活质感的创造。在人物化装造型和环境布置,以及摄影构图、色彩、光影、景别等处理中,创作者精心营造出绘画般的质感,凸显出特定年代的特殊视觉特点。《下一个一百年》等作品表现了新时代的崭新内容,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彰显人物的精神风貌,也同步呈现了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正在进行时,达成了“呈现当下的生活,就是在直播进行中的历史”的艺术效果。

在《理想照耀中国》的创作实践中,风格化作为自觉的艺术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彰显出独特的个性化色彩和精神化特质。艺术创作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创作者的专业能力也存在继续提升的空间。比如,有的作品注重讲述事件的发生过程,有的则注重概念表达的形式感,使人物成为表现事件或概念的工具,导致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受到影响。

《理想照耀中国》的热播为党史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风格化创新的同时,也为视听艺术创作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