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临难不避,舞台上站起紧扣时代脉搏扎根生活的感人精品

2020-12-10 09:2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去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柳青》《谷文昌》等带来的惊喜与感动犹在眼前,一批讲述当代典型人物的现实题材新品又在舞台崭露头角,甚至未演先热。

  这之中,有广东省话剧院创排,讴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的话剧《深海》;也有集聚印青、田沁鑫等大家,讲述扶贫书记黄文秀为广西扶贫事业奉献年轻生命的话剧《扶贫路上》;还有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讲述援鄂医疗队故事的昆剧《眷江城》;而由常州市滑稽剧团带来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则谱写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团”的当代传奇……

  都说现实题材难,英雄人物更难,而要刻画老百姓们熟知的时代楷模,更是要投入巨大的创作热情和过硬的专业艺术创造力。这些作品临难不避,走出一条紧扣时代脉搏、潜心打磨、敢于创新的典型人物文艺创作之路。它们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展示了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生活孕育了艺术,艺术反过来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精神能量。

  牢牢守住剧种特点与扎根基层,让一出戏救活一个剧团

  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把高晓声笔下陈奂生搬上舞台的想法由来已久,为此北上力邀原总政话剧团团长、著名编剧王宏加盟执笔重述,而起源则是一个处于“把饭吃饱”基层院团破釜沉舟的决心。张怡告诉记者,随着方言戏剧市场的演出版图不断收缩,剧团近十几年只能以下社区、下基层演出为主,争取外地观众、拓展年轻受众群更是不敢想。

  “既然已经面临生存困境,不如沉下心花大力气、大手笔做一台拿得出手的精品。”然而“大戏”“大题材”并不意味着“大人物”,身为小剧种艺术和基层院团从业者,张怡很清醒滑稽戏的特长和优势,因而选择了“小人物”陈奂生作为表现对象。套用现在的流行语,“漏斗户”陈奂生曾是全国家喻户晓的IP。

  通过高晓声的一系列小说与影视改编作品,一位憨厚、正直、淳朴又难免有点狭隘、落后的形象,映射出社会变革时期作家对于农民群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而此次将人物搬上舞台,编剧王宏没有改编、续写原作,而是提取经典形象身上的性格,用近半世纪的纵深眼光,另辟蹊径讲述全新的故事,延续高晓声对于农民命运的忧思与人文关怀,折射改革开放为普通人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在剧本论证阶段,《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就得到全国专家的认可,并主动帮助这个基层小剧团鼓与呼,邀请到名导胡宗琪等顶尖主创,一路从江苏演到北京国家话剧院。回头看,正是狠抓“一剧之本”释放出的强大艺术张力,让一个小剧团小剧种塑造的小人物,成为近年国内舞台上一匹黑马。正是牢牢守住剧种特点与扎根基层的基因,让舞台上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现实中剧团的“吃饭问题”。

  从真实中孕育高尚,才能在舞台上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而同样从剧本阶段就扎根真实、潜心打磨的还有广东省话剧院的《深海》。最初,是前辈看到关于黄旭华的一则报道,向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荣推荐。“还记得当天午休时间,我就打开电脑搜索黄老的事迹,一则他在央视节目《开讲了》的视频让我泪流满面,当即打定主意要完成这个作品。”

  《深海》破题的关键在对于还健在的国家功臣、尤其是涉密行业的舞台呈现。“写英模人物,一定要从生活里来,从他讲述的真实经历里来。所以排这部戏我们一定要见到黄老本人,真正走近这个人物”,抱定这样的信念,杨春荣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联系到了黄旭华本人,带着主创团队同他一起生活了数天。最开始,考虑到专业性与涉密性,黄旭华老人讲得不多,团队的工作人员也总爱对主创讲一句话:“请翻阅已有的报道,我们能说的都在里面了。”剧组并不放弃,从生活里找答案,对每一个故事的细节,乃至涉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要刨根问底。从剧本到舞台呈现一改就是十几稿。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正是黄旭华为国家、为人民、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的动人业绩,孕育了这个优秀的艺术作品,而这样一位英雄,连同他伟大的母亲和妻子在舞台上的呈现,又会反过来化作巨大的精神能量,推动我们当代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前行。”

  破题传统艺术的创新创造,关键在于“诚”

  让600年历史的昆曲演出现代戏,聚焦的故事还发生在数月之前,这样的创作选题,不得不说是大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的《眷江城》,自公布创排计划以来,难免会听到不同声音。对此,《眷江城》主演施夏明回应:“600年的水磨腔,唱惯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然而这并不是昆曲能表达的全部。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之时,我们没有理由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