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从“中国式大片”看信心和定力

2021-07-26 09:46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今年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主旋律电影点燃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创造“史上最强国庆档”,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国庆假期虽已结束,但观影热潮仍在继续,关于“中国式大片”的话题还在热议。

  三部“献礼片”把中国电影推向一个新高度,不仅仅给电影市场注入强大信心,也带给人们深深的启示和思考——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调整中,只要尊重规律、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看准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认真、专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动能,赢得认可和喝彩,行稳致远。

  主流大片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中国有《中国机长》,美国有《萨利机长》,年轻观众喜欢把这两部取材于真实航空故事的大片作对比。跌宕起伏的剧情、扣人心弦的场景、恰到好处的表演,《中国机长》没有让观众失望,影片结束后,很多观众还静静地坐在原位,等着“彩蛋”出现,一睹刘传健机长的真容。当画面出现,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以特有的方式向“中国式英雄”致敬。

  不管是《中国机长》,还是《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都没有过去一些主旋律影片的模式化和标签化,也没有一味地模仿美国大片,而是越来越自信地讲出“中国故事”,散发“中国气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情和自豪感。

  不少外国媒体也注意到了国产影片的“新气象”:美国媒体《好莱坞报道》指出,中国本土电影制作处于崛起状态。在稳步提高制作和讲故事质量的帮助下,中国本土电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彭博新闻社网站评论,中国采用了好莱坞更常用的叙事方式和制作技术,淡化了以往纪念影片的说教讲述方式,多部爱国主义电影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讲好故事,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内容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浓度,决定了影片的质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评价,“文艺工作座谈会五年来,主旋律电影的进步有目共睹,出了不少标志性作品。表达上,学习了国际大片的高科技特效技术;内容上,是提振民族精神、表现家国情怀的中国式大片。”

  有专家提出,如果说《开国大典》《大决战》是主旋律电影的1.0时代,《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是2.0时代,那么今年国庆的三部影片则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3.0时代。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主旋律大片向来众口难调,这三部以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大片“叫好”又“叫座”,是因为主创人员动情了、走心了、投入了,回归电影的本质,讲好中国故事,润物无声地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点燃国庆期间特定的社会和情感环境,激发人们共鸣,影片本身也成为国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高涨,国产主旋律大片契合这一社会潮流,成为观众热情欢迎这些影片的深层原因。”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表示,“三部电影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他希望,中国电影人能继续精耕细作,以人民为中心,打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电影市场传递满满的“中国信心”

  国庆档的票房冠军《我和我的祖国》,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7个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香港妇女联会主席张雅丽对其中一个名为《回归》的单元赞不绝口,这段讲述香港回归祖国的故事,真实反映了香港与祖国一刻都不能分离的家国情怀。“154年了,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了!”这句台词深深戳中了她的“泪点”。

  “最初看到《我和我的祖国》这个名字,很显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以为就是拼接几个老生常谈的故事。”网友灿灿坦言自己的心理变化,但看了预告片,几个场面使人热泪盈眶;看了电影后,情绪如潮水一般,感慨于时光厚重如奔腾不息的长河,感动于国家之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

  过去,主旋律电影意味着“命题作文”,难以收回成本,常以赠票和组织观看来增加收入。现在,主旋律电影也遵守电影产业的规律,加大推广和运营。这三部影片都是提前路演宣发,未映先热。值得关注的是,多年不进影院的中老年观众在这个国庆走进了电影院,买票观影,跟随情节同悲共喜,在泪水和感动中,汲取到满满的正能量,很多人说“这才是电影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