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挖掘传承中秋文化 再续百年前缘

2021-08-16 09:17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2021年3月5日,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嫦娥奔月》即将于长安大戏院上演。该剧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专项资助的项目。北京京剧院将其作为挖掘传承中秋主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京剧梅派艺术的重要成果展示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本剧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深入挖掘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重新演绎,以这部新编京剧,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精神遗产。

  以国粹京剧讲述美好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嫦娥作为传说中的人物,也屡屡以各种形象出现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之中。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嫦娥奔月》,正是将嫦娥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创作:上古时期,十日悬空,炙烤人间。后羿领军出征,射下九日,得王母奖赐仙药,获封上将军。后羿之妻嫦娥怜念百姓疾苦,义设粥棚,亲布医药。其间,嫦娥发现瘟病在悄然蔓延。后羿将仙药赠予嫦娥作为定情之物,嫦娥心念百姓,与后羿商定欲用仙药帮助百姓。谁料一场阴谋正在悄悄地酝酿……是什么原因致使参将逄蒙觊觎仙药而心生歹念;在何种云谲波诡的情态下,嫦娥与后羿被生生拆散,伤心欲绝的嫦娥被迫飞升月宫;月宫中的嫦娥在想什么,遇到了谁,她还能做些什么;饱受人间疾苦的百姓如何度过瘟灾厄运;嫦娥与后羿这对患难夫妻能否再重逢;中秋佳节的定名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怎样的渊源……一环扣一环的设计,让整部剧剧情紧凑引人入胜,相信会让到场观众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嫦娥奔月这样美好的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国粹京剧去讲述经典的中国神话传说,这是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再现与发扬所做的努力,是我们希望为戏迷,特别是梅派戏迷带来一个新的惊喜。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更多经典的传统剧目整理、挖掘、再现出来。此外,这部剧从2020年初开始筹备,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停止创排工作,非常不易。在编排剧情时,我们融入了和抗疫相呼应的情节,希望借此向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所表现的勇敢、坚强、博爱与伟大的奉献精神致敬,这样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所必不可少的。”

  以活态演出承传梅兰芳先生革新之作

  说起京剧《嫦娥奔月》,其流传过程中还有许多幕后故事。该剧是梅兰芳先生创编的第一部古装戏,于1915年10月31日在吉祥戏院首次上演,梅兰芳先生在其中饰演嫦娥这一角色。这部剧在当时可谓开古装戏革新之先河,为古装戏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也为其他兄弟剧种的古装戏革新提供了借鉴。在这出戏中,梅兰芳先生与齐如山、李释戡等人合作,对传统的旦角扮相作了改革:淡红色的软绸对胸短袄,下系白色软绸长裙,头梳吕字形发髻,戴珠穗玉钗及翠花,是当时古装戏扮相的一大创新。同时该剧还增设了绚丽的歌舞表演和舞台布置,剧中的嫦娥载歌载舞、美丽传神,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后应外交部邀请,梅兰芳先生在当时的外交部宴会厅为来华访问的美国教师团演出了他的《嫦娥奔月》,受到在座约三百多名美国教师的热烈赞赏。这也是中国京剧演员最早在本土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京剧。

  1957年,中国京剧院著名京剧演员杜近芳代表祖国赴前苏联的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当时,杜近芳带去了经过精心整理改编的一段载歌载舞的京剧《嫦娥奔月》片段,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荣获了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然而,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梅兰芳先生的这出《嫦娥奔月》并未完整流传下来。谈到为何选择《嫦娥奔月》进行创排,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表示:“北京京剧院拥有中国唯一的以艺术家命名的‘梅兰芳京剧团’,我们有责任保护梅派艺术的传统剧目,把梅兰芳先生创造的成果一一转化,以活态演出的方式将其保护传承下来,让今天的观众也能更多地欣赏到梅派艺术。《嫦娥奔月》是梅先生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作品,也代表着他在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挖掘整理这部戏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3月5日,这部戏即将登上舞台,我也期待着观众朋友们到场给予我们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个戏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