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联播 >

南京民革:用“斜杠”力量撬动组织活力

2020-10-13 09:25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简单来说,就是一专多能。在民革南京市委会,组织建设工作也有一些元素在充当着“斜杠”的角色,撬动着南京民革组织的活力。

  今年是民革组织建设年,民革南京市委会在研究工作方案时,明确今年的工作开展既要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年的主题,又要力争产生“溢出效应”。在这一思路下,市委会不仅着眼于组织工作的具体事项,也着力打通组织建设与更多职能之间的环节,打造一个“组织架构/党员发展/班子建设/党员之家”同频共振的矩阵。

  组织架构的“斜杠”力量——

  凝聚和释放基层组织活力

  组织建设离不开组织架构建设。组织架构的“斜杠”,是基层组织活力的凝聚和进一步释放。

  今年,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南京市各民主党派组织,计划在区一级探索设立基层委员会。民革南京市委会成为第一个完成这项工作的市级民主党派组织,于今年4月28日成立了民革溧水区基层委员会。

南京民革:用“斜杠”力量撬动组织活力

  在溧水区基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民革党员何孝琴、陈庆琳作主题讲座。

  “当仁不让”的底气来源于“一马当先”的成绩。民革溧水区基层委员会的前身是民革溧水区综合支部。这个2014年11月成立的年轻支部,却只用了5年多时间,从初建支部的6人到今天拥有30多名党员,并收获多项荣誉。支部于2018年建成南京首个“中山博爱之家”,同年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并在2019年获得民革全国示范支部、全国优秀党员之家的双荣誉。

  民革组织在溧水虽起步较晚,但却最先成立基层委员会。“后发先至”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民革组织在溧水的较快发展,更在于支部工作中表现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民革溧水区综合支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对民革全党“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的工作要求,为溧水区基层委员会的成立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民革溧水区基层委员会的成立,为溧水区民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承载着民革南京市委会更高的期待与要求:为南京市“四新”行动在溧水区的落地见效谋良策、出实招,为“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进一步做好服务,团结带领民革党员为溧水区多党合作实践再建新功。

  党员发展的“斜杠”力量——

  加力“严把入口关”

  党员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向来是组织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民革南京市委会看来,发展新党员,学历、职称等传统指标固然重要,但民革的党员队伍不能单单追求“优秀”二字,更要在代表性、民革特色上下足功夫。因而,党员发展的“斜杠”,就是在“严把入口关”时加上一把力。

  以往的党员间人际推荐机制,在党员发展新要求下多少已有些力不从心。怎么办?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市委会主委陈星莺多次在相关会议上指出,要注重发掘身边的特色人才,必要时可通过上级组织和领导来帮助发展。

  根据新形势需要,民革南京市委会从发掘特色人才、争取特色人才上着手,开始探索起新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民革南京市委会组织建设年工作方案》中,市委会就提出,鼓励各级组织的班子成员拿起“放大镜”,发挥自身行业特点和职业优势,拓展发掘高层次人才的渠道,树立“发现人才也是工作成绩”的组织发展观。

  一招威力不够,就打“组合拳”。市委会还提出:协调领导班子组成“攻坚组”,营造优秀的组织发展环境。各级组织发现的代表性人士,在发展时如需要上级组织、领导协助的,可以通过市委会的协调,着力提升代表性人士对民革组织的认同和向往。

  工作思路不仅要写进方案、挂在嘴边,也要融入实际。民革南京市委会机关各级干部经常和联系对象宣讲新的党员发展理念,并积极协助特色党员的发展与吸纳。仅今年上半年,市委会新发展的47名党员中,具有民革特色的比例就达到半数。

  班子建设的“斜杠”力量——

  发挥“头雁效应”

  班子建设这四个字是民革南京市委会历年工作报告中的保留项目。在组织建设年工作中,如何让一个传统主题绽放出新生机?

  在民革南京市委会看来,班子建设的“斜杠”,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谦虚好学的气量,要注重发挥“头雁效应”,一把手要以身作则。民革南京市委会在这方面有良好的传统,机关干部们都对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津津乐道。

南京民革:用“斜杠”力量撬动组织活力

  民革南京市委“主题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